010-89359886

如何解读“二十条优化措施”?这场发布会讲清楚了!

文章来源:      作者:      更新时间:2022/11/14      浏览:

11月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有关情况。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11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这些调整是基于多地疫情防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相关评估数据做出的。


图片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措施不是放松,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问:从专家角度,请问如何全面理解和贯彻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关于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要求?


中国疾控中心王丽萍研究员: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作为我国疫情防控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减少感染、减少死亡,作为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首要考量,作为衡量疫情防控成效的首要标准。我们以强大的战略定力,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开展了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有效应对了全球多轮疫情冲击,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积极成果。实践证明,党中央确定的疫情防控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优选择。


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科学精准、稳中求进,坚持边防控、边研究、边总结、边调整,持续关注全球疫情形势和病毒变异情况,结合我国疫情防控实践经验,因时因势因地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高科学精准防控水平。基于我国人口规模巨大、脆弱人群数量多、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且分布不平衡等特点,我们的每一次调整都是十分审慎的,每一项措施的优化,都经过了反复研判、科学论证,重大措施的调整还先在部分地方开展试点研究,确保积极稳妥、风险可控。


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已成为优势流行株,与既往的变异株相比,传播速度更快、隐匿性更强、防控难度更大,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需要我们更加科学精准做好隔离转运、核酸检测、人员流动、医疗服务、疫苗接种、服务保障企业和校园等疫情防控、滞留人员疏解等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工作。我们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病毒变异特点,不断优化完善防控政策,不是放松疫情防控,而是体现更加科学精准,做到既防住疫情,又尽可能减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影响,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固屏障,切实巩固我国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来源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央视新闻


留言

×